复旦大学慕课下载: 中国诗学经典导读
类型:公开课
主讲人: 杨乃乔,男,教授、博士生导师1955年生于北京,1988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所、199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、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,取得多个学位。编译《悖立与整合:东方儒道诗学与西方诗学的本体论、语言论比较》、《后殖民批评》等多部著作。
荣誉奖励与作品:
1、《悖立与整合:东方儒道诗学与西方诗学的本体论、语言论比较》杨乃乔著,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,60万字,2001年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,2006年再版更名为《中西比较诗学:悖立与整合》。
2、《后殖民批评》杨乃乔等译,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,37万字。
3、《比较文学概论》杨乃乔主编,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,48万字,2004年被北京市教委指定为北京市高校精品教材,2004年获得北京市教委精品教材奖,2006年被列入全国普通高等教育“十一五”国家规划教材,2007年获上海高校优秀教材三等奖。
4、《比较诗学与他者视域》杨乃乔著,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,38万字。
5、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》杨乃乔主编,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,40万字。
6、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:乐黛云教授七十华诞纪念特辑》杨乃乔主编,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,80万字。
7、《“比较文学教学中学术本体论意识的强化及其重性”系列》(论文3种集成),杨乃乔撰,2005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第六届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。
学院介绍:复旦大学,简称“复旦”,位于直辖市上海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,中央直管高校,综合性研究型大学,由教育部与上海市重点共建,位列国家“双一流”、“985工程”、“211工程”建设高校,入选珠峰计划、强基计划、111计划、2011计划、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、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、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、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,环太平洋大学联盟、九校联盟、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、亚洲校园、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、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、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、医学“双一流”建设联盟、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、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、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。 学校前身是1905年创办的复旦公学,是中国最早由民间创办的高等学校之一。2000年,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,组建新的复旦大学。2017年,学校入选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A类名单。
课程介绍: 本课程为复旦大学公开课《中国诗学经典导读》主讲人为杨乃乔教授,本课程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来讲述诗学,介绍了中西诗学的比较、诗学产生的文化背景、诗学与哲学的逻辑关系、儒家诗学中的本体论思想等,并对中国诗学经典进行了深入解读。
课程列表:
【第1集】中西诗学比较研究导读(一) 译
【第2集】中西诗学比较研究导读(二) 译
【第3集】诗学的定义及其生成的文化背景(一) 译
【第4集】诗学的定义及其生成的文化背景(二) 译
【第5集】诗学的定义及其生成的文化背景(三) 译
【第6集】诗学与艺术、哲学的逻辑关系(一) 译
【第7集】诗学与艺术、哲学的逻辑关系(二) 译
【第8集】诗学与艺术、哲学的逻辑关系(三) 译
【第9集】诗学与艺术、哲学的逻辑关系(四) 译
【第10集】诗学与艺术、哲学的逻辑关系(五) 译
【第11集】诗学与艺术、哲学的逻辑关系(六) 译
【第12集】诗学与艺术、哲学的逻辑关系(七) 译
【第13集】诗学与艺术、哲学的逻辑关系(八) 译
【第14集】诗学与艺术、哲学的逻辑关系(九) 译
【第15集】诗学文化传统中的二重精神原型(一) 译
【第16集】诗学文化传统中的二重精神原型(二) 译
【第17集】诗学文化传统中的二重精神原型(三) 译
【第18集】诗学文化传统中的二重精神原型(四) 译
【第19集】诗学文化传统中的二重精神原型(五) 译
【第20集】诗学文化传统中的二重精神原型(六) 译
【第21集】诗学文化传统中的二重精神原型(七) 译
【第22集】什么是诗学理论追问的本体(一) 译
【第23集】什么是诗学理论追问的本体(二) 译
【第24集】什么是诗学理论追问的本体(三) 译
【第25集】什么是诗学理论追问的本体(四) 译
【第26集】什么是诗学理论追问的本体(五) 译
【第27集】什么是诗学理论追问的本体(六) 译
【第28集】什么是诗学理论追问的本体(七) 译
【第29集】什么是诗学理论追问的本体(八) 译
【第30集】什么是诗学理论追问的本体(九) 译
【第31集】什么是诗学理论追问的本体(十) 译
【第32集】儒家诗学主体生存的渴望:语言家园的建构(一) 译
【第33集】儒家诗学主体生存的渴望:语言家园的建构(二) 译
【第34集】儒家诗学主体生存的渴望:语言家园的建构(三) 译
【第35集】儒家诗学主体生存的渴望:语言家园的建构(四) 译
【第36集】儒家诗学主体生存的渴望:语言家园的建构(五) 译
【第37集】儒家诗学主体生存的渴望:语言家园的建构(六) 译
【第38集】儒家诗学主体生存的渴望:语言家园的建构(七) 译
【第39集】儒家诗学主体生存的渴望:语言家园的建构(八) 译
【第40集】“经”的本体论释义与儒家诗学的终极范畴(一) 译
【第41集】“经”的本体论释义与儒家诗学的终极范畴(二) 译
【第42集】“经”的本体论释义与儒家诗学的终极范畴(三) 译
【第43集】“经”的本体论释义与儒家诗学的终极范畴(四) 译
【第44集】“经”的本体论释义与儒家诗学的终极范畴(五) 译
【第45集】“经”的本体论释义与儒家诗学的终极范畴(六) 译
【第46集】“经”的本体论释义与儒家诗学的终极范畴(七) 译
【第47集】“经”的本体论释义与儒家诗学的终极范畴(八) 译
【第48集】“经”的本体论释义与儒家诗学的终极范畴(九) 译
【第49集】“经”的本体论释义与儒家诗学的终极范畴(十) 译
【第50集】“经”的本体论释义与儒家诗学的终极范畴(十一) 译
【第51集】“经”的本体论释义与儒家诗学的终极范畴(十二) 译
【第52集】“经”的本体论释义与儒家诗学的终极范畴(十三) 译
【第53集】儒家诗学崇尚的“立言”与经典文本的建构 译